新闻资讯NEWS CENTER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 / 新闻资讯  / 公司新闻  / 查看详情 返回
80年代的艰难革新——浙江玻璃纸行业的首条生产线和首张玻璃纸
日期:2008-12-13
2008年是余姚造纸厂建厂50周年,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,改革开放催生了浙江省第一张玻璃纸,催生了余姚造纸厂的新发展,因此更值得姚纸人庆贺!

姚纸原是一家国有企业,建厂后一直生产低档包装纸和文化用纸。1978年结束文革,转移中心工作重点后,有一个短暂的恢复性发展,但到1981年,由于从农村开始的经济改革取得成果,市场供求开始出现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,姚纸生产的低档纸产品严重滞销,库存积压,企业亏损,不得不停止生产。当时从厂领导到职工眼看低档纸产品已没有前途,也不能再复生产了,那么厂的前途,职工的前途在哪里呢?因此普通的思想消沉,厂班子也是认为厂里介大的事情上级部门总会来解决的。个别同志还提出要求调动工作,回避困难。
办法总比困难多

说实在,习惯于经济计划物资短缺年代,企业产品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我们,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和企业困难,也是缺少思想准备的。有困难怎么办?当时我们的信条是:办法总比困难多,办法呢?问计群从,到职工中去找。于是,我带了秘书李锡康找经委,找厂班子商谈,到厂里开职工座谈会,大家比较一致的认识是:维持老产品已没有出路,姚纸必须转产。至于什么新产品,七嘴八舌,有不少说法。引起我注意的是:转产玻璃纸,因为我们县里有化纤厂基础。但玻璃纸市场现状怎样?前景如何?谁也说不清楚,经过大家商量,取得这样共识:先进行市场调查,根据调查结果再作决定。后来就组织供销、技术等部门共5人赴杭州、上海、苏州等地展开市场调研,到每家化纤企业和包装用纸企业了解生产和需求情况,听取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。调查组同志很认真努力,经过调查基本摸清了当时国内市场上玻璃纸产品紧缺,需求量大,国内生产企业少,产量不足,市场需要多数靠国外进口来解决。同时也摸清了生产透明纸的工艺技术要求高,难度不小。听取调查的汇报后,大家认为收获很大,共同的感受是三句话:对市场的考察带来了新的信息,带来了开发玻璃纸产品的信心,带来了企业产品转型的决心。情况已明,该下决心的时候了,时不我待,最后研究作出了决定:对老厂进行改造,适当投入资金,调整产品结构,组织技术培训开发玻璃纸新产品,争分夺秒,尽快上马。
咬紧开发玻璃纸不放松

玻璃纸市场调查和根据调查作出的结论,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。县府于19821月迅速做出批复,同意造纸厂开发新产品——玻璃纸,批准投资预算120万元,由县计委立项,经委对项目给予支持督促,企业狠抓落实。同时为确保玻璃纸生产线设备制造和生产技术落实,组织化纤厂和通用厂提供具体支援。

县府的重视,兄弟单位的帮助,大大振奋了姚纸职工的情绪,大家纷纷表示,要发扬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精神,为产品升级、企业发展共同出力。

为落实县府决定,我分别约谈了化纤厂的应贵道书记、通用厂的邵高鸿书记,两位书记都很顾全大局,都很高姿态,表示全力支持,要技术给技术,要人给人,要支持什么就支持什么。两位书记的表态,令我很感动。为方便应书记动员化纤厂提供支持,县府还作出了一项组织措施,在体制上,余姚造纸厂转为余姚化纤厂玻璃纸分厂,对内挂分厂牌子,对外仍为余姚造纸厂。(这个体制一直延续至10月玻璃纸投产后结束)。对造纸厂调整党政班子,调原铁合金厂长钱庸光任厂长,并任化纤厂党组成员,从化纤厂调入了一批技术骨干,结束了造纸厂20余年没有一名技术人员的历史。这样从资金投入、计划立项到企业班子、体制、技术力量,厂际协作等多方面为转产玻璃纸创造了外部条件。同时,我又指示秘书李锡康随时去工程现场,了解进度,帮助、协调、解决遇到的困难或问题,并及时向我报告。

试产一次成功 浙江首张玻璃纸诞生

按照玻璃纸项目建设和污水治理工程的设计要求,姚纸制订了项目实施方案,为确保试产一次成功,项目任务全部分解到科室、车间,要求各部门各负其责,不折不扣地按时在8月底完成,并强调谁也不能拖谁的后腿。厂领导以身作则,日夜奋战在工程一线,全厂职工人人都为完成这个中心任务尽心尽力。通用厂对设备的改造和化纤厂在技术上的指导,也有力地推动工程进度加速,经过八个月的共同奋战,于826日出色地完成了全部设备的安装调试。827日县府指定县经委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和技术人员共20余人对工程进行鉴审,结果符合设计要求,污水治理工程也基本完成。鉴审结论:可以投入试车。

92日设备正式启动投料运转,至98日上午顺利地产出了浙江省第一张合格的玻璃纸。这时大家高兴地拍手欢呼试产成功。玻璃纸产品的试制成功,填补了我省造纸工业的一项空白。试产运转至104日转入正常生产,当时日均产量就达到0.8吨以上,产品质量指标均超过轻工部部颁一级标准。产品一经试销,立即得到省内外20多家用户普遍欢迎和赞誉,随着产量的增加,成本不断下降,盈利逐月上升,至1983年末,除补偿部份亏损外,净交利润达25万元。

在姚纸首条生产线建成首张玻璃纸产出后,转产玻璃纸成功使余姚造纸厂面貌焕然一新,此后一年一条新生产线,1986年,玻璃纸产能超千吨,居浙江省首位,全国行业第5位,1987年水帘牌30g玻璃纸被评为浙江省优质产品,企业持续5年以100%以上的年增长率发展,迅速成为全市重点工业企业,在全市工业系统中树立了榜样。当时省轻工业厅造纸工业公司对余姚造纸作过如下评语:余姚造纸厂的兴衰史给我们以这样的启迪——凡是因产品不适销对路亏损的企业,只要市场信息灵、经济决策准、产品方向对、转产行动快,被动可以变主动,亏损可以转盈。这个评语是中肯的,也值得今日姚纸和姚纸人借鉴的。

作者 原余姚县委常委、副县长张友晓 选自厂庆五十年文集